工作动态

图书馆人|热爱能抵岁月漫长——崔慕岳先生专访

来源:图文中心  时间:2024-02-01 18:31:46  浏览:

崔慕岳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长期从事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先后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多项,获河南省社科奖等多项荣誉。崔慕岳先生先后担任过河南省图书馆副馆长、郑州大学图书馆学系系主任(现信息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院长。除此之外还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河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崔慕岳先生从事图书馆行业50年,始终活跃在工作一线,历经风雨却毫不动摇,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01专业选择的故事

崔老师,您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始终与图书馆结缘,请问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您日后的职业生涯是不是受到了专业选择的影响?


崔:选择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确实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我在少年时代,就已经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时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比较喜欢读一点书,不过当时也不知道什么书好。最早接触到的书籍是巴掌大的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当时阅读的连环画都是出自那个年代很著名的画家,绘画精美,故事生动,制作水平很高。后来逐渐从连环画过渡到童话故事,包括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还有当时苏联的一些童话,当然也读到一些西方的像格林童话等等,大体上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随着年纪大一些,就开始读一些文学作品,尤其喜欢读一些武侠小说,当时还没有金庸,读的都是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例如《三侠五义》、《岳飞传》等,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再往后读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先生的杂文等等。因为小时候喜欢读书,所以我对书就有一种天生的感情和热爱,导致我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对图书馆学有一种十分自然的亲近感。

也是在童年时期,我还和武汉大学结下了情缘。我出生在北京,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搬到了武汉,所以我是在武汉长大的。不过当时不叫武汉,是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我们家当时就住在汉口。我整个童年都是在汉口度过的,当时我家离长江很近,每到星期天,父亲都会带我到江边、码头或者江堤上去散步,去看大江东去的滚滚波涛,去听江汉关的声声钟鸣等。至关重要的是,父亲曾经多次带我乘坐轮渡,渡过长江到武昌,去到武汉大学,去到珞珈山,在古典式的楼宇建筑中穿梭漫步、欣赏漫天纷飞的樱花、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都给童年的我铭刻下了很深的印记。当时我就认为,未来如果能够在这里读书,一定会非常幸福。想来,在那个时候我和武大就结下了情缘,这也是我后来选择武汉大学的原因。

少年时期,也就是我的中学时代,因为父亲的原因,我们一家搬迁到了郑州,在这里,图书馆正式走进了我的世界。河南省图书馆1957年从开封搬迁到郑州,因为刚搬迁过来的时候没有馆舍,因此将行政区省人委礼堂改成了临时图书馆。而我家就在附近,所以一有空闲就会去图书馆读书。那个时期阅读了很多书,例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国外柯南道尔的一些推理小说,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神秘岛》等等。最关键的是,我在图书馆里遇到一位优秀的图书馆员,景柏林先生,用今天的话来讲,他是一位优秀的阅读推广者,一位优秀的领读人。景柏林先生对读者,特别是对青年读者,总是给予十分真诚,十分专业的阅读指导,而我就是被指导的一员,当时景柏林先生经常给我推荐好书,和我们一群小读者聊天座谈,和我们一起分享读后感等。景柏林先生给我的不仅是阅读方面的帮助,更是人生方面的指导。所以中学时期,图书馆在我心中就占据了一席之地,给我留下了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的印象。

童年时期我喜欢看书,又和武汉大学结缘,少年时期接触到图书馆,所以到报考大学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选择这个专业,也会被人质疑,当时有人劝我说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就是去新华书店卖书,没有前途。不过我却没有担心那么多,抱着能看书、能成长、能学习的想法,选择了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学系。现在想来,我十分幸运当时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图书馆专业决定了我的一生。

02领读人

您的少年经历中,提到了景柏林先生是一个优秀的领读人,那么您认为一个优秀的领读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您对现在领读人的培养的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这个工作呢?

崔:优秀的领读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学界目前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和观点,但我有一个通俗但是比较直观的想法:一个优秀的领读人,一定是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沟通能力,知识储备体现在要博览群书,沟通能力体现在口才出众。我心目中有一个人非常适合做领读人的人选,他就是这段时间热度非常高的董宇辉。我看过他很多视频和直播,除开带货不谈,他博览群书,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口才非常好,出口成章。所以他能够根据几乎任何话题来推荐高水准的书籍,并且绘声绘色的讲出书籍的内容以及书籍背后的故事。私以为,如果我们图书馆员、我们的阅读推广人、我们的领读者,如果都能够具备像董宇辉这样的学识和口才,一定能大大推动阅读推广的发展。当然,董宇辉的水准很高,咱们的阅读推广人很难大规模的达到他的水平,但是我们阅读推广人的培养可以以他为标杆,为学习对象,向这个方向做出努力。

另外,关于领读人的培养,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到行业发展日程上来了。近些年来,我们图书馆界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不过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目前在阅读推广上的工作都偏重于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在阅读推广人和领读者培养上,做的还不够。我留意到,无论是学界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业界的实际做法,虽然有所探讨但都不够重视。我们一直在做阅读品牌的建设,但阅读品牌的建设不能只注重活动开展,还要注重领读人的培养,假如能够请来董宇辉来做一次真正的阅读推广活动,那这个阅读活动或者阅读品牌一定非常成功。所以我认为,阅读推广人的培养和阅读品牌的建设同样重要,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一起推动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做阅读推广,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实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我们要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这不仅要求我们经济、科技、国防强大,还要求我们拥有文化自信。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了“全民阅读”,二十大报告里面又提出了“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总书记也说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因此国家层面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而阅读推广就是咱们图书馆界推动全民阅读的最重要的行动之一,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民的自发需要,更是国家强大的动力之一。

03坚持图书馆学教育

您从河南省图书馆馆长到郑州大学校长,有一件事情是一直坚持在做的,就是深化加强图书馆学方面的教育,从建立武大的函授站,到创办河南省首届全日制的图书馆学中专班和大专班,再到1985年郑州大学建立图书馆学系,这期间时间跨度很长,是什么在支撑着您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呢?

崔:我在河南省图书馆工作了13年,这期间引进了武大图书馆学的函授站,创办了河南省首届全日制的图书馆学中专班和大专班。之后调任郑州大学,这期间筹建了郑州大学的图书馆专业(现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并担任郑大图情专业第一任系主任10年时间,这个专业,郑大目前已经设立了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郑大图情系主任位置退下来后,我调任郑州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近10年的时间,这10年尽管我忙于行政事务,但是我一直在关注并支持郑大图情专业的发展。2006年,因工作调动,我又去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做了14年的校长。2020年我76岁的时候才真正退休,退休这几年我又全神贯注的在高校图工委、图书馆学会以及参与关照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工作。

从我踏入河南省图书馆开始到现在,我在图书馆行业已经有将近50年的时间。这50年,前20多年我是直接从事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教育,后面这20多年,我在郑大和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做高教管理工作,但也始终分管图书馆。这50年能够支撑下来,我想其实还是对专业的热爱,热爱能抵岁月漫长。这个热爱是镶嵌进了骨子里,融化到血液中的。外人可能看不起这个专业,但是我觉得很自豪,我从事这个专业,获得了享受、我的人生得到了一种满足,这50年我是幸福的。

04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

您从事图书馆学教育很多年,但是现在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真正去图书馆行业工作的寥寥无几,很多毕业生都从事其它工作,毕业之后就与咱们图书馆界断了联系,您是怎样看待这种择业情况的?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图书馆学的教育体系要怎么应对呢?


崔:我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其实不只是图书馆专业的人改行,各个专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是一种社会就业趋势。真正对口,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才是少数情况。大学生毕业,去考公务员,去找一些他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待遇比较好的,工作环境比较舒适的工作,这很正常,无可厚非。我们没有必要为这种现象感到担忧。

至于外界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方面的一些质疑,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层次和社会需求的问题。我们业界有一种刻板印象:即因为现在科技和社会发展太快,导致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脱节,也就是目前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不适应图书馆的实际需要。但是真正做图书馆学教育的人反而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来说,本科生和硕博,由于教育层级不同,他们的出路和社会需求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公共图书馆以大众型读者为主的,咱们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到公共图书馆去是胜任的,是能够做得很好的。对于硕博,特别是博士,他们应该面对的是研究型的图书馆,或者是那些研究型的读者,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分层次的去进行。当然图书馆专业也好,其他专业也好,目前的社会形势在不断的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学科都需要改革,都需要新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这需要我们行业坚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05行业准入制度是否可行

我看过一些文章,在讨论图书馆行业准入制度的建设,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建立这种制度,来促进图书馆的专业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建立这个制度会影响图书馆的多样性,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崔:首先,图书馆行业准入制度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在大概10年前,我们图书馆学的学术期刊上就已经有关于准入制度的讨论,但是现实中执行不了。这是因为政府人事部门不认可,他们认为图书馆学专业不同于律师、医生等职业,没有硬性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律师不懂法,就无法辨析案件的责任和真相;医生医术不精,则会出现人命关天的大问题;这两者专业不精的后果都十分严重,因此需要设立严格的考核来进行人才的筛选。但是在咱们图书馆行业,馆员即使非图情专业出身,也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负面后果,所以国家层面上这项制度就很难通过,无法落实。

其次,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学有一个不同于其它专业的特点,就是开放性。我在武大读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应当是一个杂家,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个领域都要懂一些,但是可能什么都不精。因为图书馆员接触的文献是包罗万象的,面向的读者也是各个层次的拥有不同阅读需求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是一个杂家。所以一味的循规蹈矩,只学图书馆相关的专业内容是没有办法满足“杂家”的需求的。而现在各种知识的划分越来越细,成为一个合格的“杂家”越来越难,所以图书馆就需要各行各业,各种专业的人才来组成,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读者。因此从图书馆开放性这一特点来看,我认为设立这样一个制度目前来看是不太合适的。

06电子书与纸质书

近些年,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手机功能强大,这就带来两个现象。一是很多人现在极少看书,都是手机上刷短视频娱乐;二是即使看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看电子书,利用各种电子设备,手机也好,平板也好,来获取电子书籍阅读。您对这两种现象是什么看法呢?纸质书籍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请您给年轻人推荐一本书的话,您会推荐什么书呢?


崔:年轻人读电子书多,这个现象很正常,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坦然接受这个现象,不要过度忧虑,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着图书馆的存在会失去价值,我们行业本身一定不要失去信心。

个人认为电子产品的阅读是一个发散式的阅读,从中得到的知识有很强的即时性,但是偏向碎片化,这种阅读方式能够让读者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但却会让阅读流于表面,碎片化的阅读无法深入了解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而纸质书阅读是一个挖掘式的阅读,就像挖井一样,带给读者的是某一个领域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把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起来。

就像我最近看了电视剧《繁花》,网络上一片好评,我十分佩服王家卫导演。看完电视剧之后,我反过来去阅读《繁花》这个小说的原作。我才发现电视剧改动非常大,显得更凝炼、更突出,更适合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所以我看了电视剧再去读书,就很能体会这两者的不同,能够让我我对这两个形式的《繁花》所讲的故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所以我认为纸质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也是要将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的原因。

至于给青年人推荐一本书,那我推荐《平凡的世界》。我最早接触《平凡的世界》,并不是直接阅读文字,是在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听书,当时这部书给了我很大鼓舞。后来我有幸读到这部三卷集的原著,这部作品后来又被改编成电视剧。之所以推荐这部书是因为,我既有过城市的生活,又有过在农村插队的经历,所以读这部书很有感触,能够让我共鸣。我觉得年轻人可以读一下这部书,其中关于“平凡”的论述十分震撼人心,现在年轻人,尤其是不了解农村生活的年轻人,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感悟。

另外,我在学校工作期间每年都会去查阅图书馆的借书记录,这部书往往在图书馆借阅率的榜单上都排在前列,从数据来看,这部书是十分受欢迎的,所以我认为值得推荐。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拓迪图书馆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