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读书治学是图书馆员的自觉行为——张怀涛先生专访

来源:图书馆  时间:2024-07-25 21:50:41  浏览:

访谈缘由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图书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读者教育、阅读推广、馆员成长、馆舍重构、管理改革、文化建设、法律法规、技术应用、事业发展、专业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带来了令人赞叹的社会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浸注了图书馆人的智慧与汗水,图书馆人的努力与贡献成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拓迪图书馆学图书馆”在对河南省图书馆界、信息管理界进行调研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并熟悉了张怀涛先生。他是踏踏实实长期从事过图书馆一线多项业务工作的图书馆员,是长时间担任过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的图书馆管理者,是讲授过多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及相关文化课程的教授,是在全国以及河南省多个专业学会担任过重要学术职务的专家,是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了多部专著、发表了多篇论文的研究馆员,是为大学师生、图书馆员、机关干部、企业家、青少年做过数百场读书报告的阅读推广人。

“拓迪图书馆学图书馆”于2024年3月,专门委派王振、秦延召两位同仁,一位在线上、一位在现场,与张怀涛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2024年4月,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郑州商学院举办“2024河南省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王振、秦延召、吉智伟三位同仁在会议期间又与张怀涛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这次访谈中,张怀涛先生以半个多世纪利用图书馆、从业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的丰富经历,对图书馆员的“读书”与“治学”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可供同行们借鉴、参考。

访谈内容

问题一:您1977年考大学时为什么会选择图书馆学专业?我们在查阅文献时了解到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您特别爱读书。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张怀涛: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读书是太阳下面最美好的事情,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地独立阅读才是真正成长。“图书馆学”专业是与“读书”关系最密切的专业,自然也是我当年参加高考时最心仪、最向往的专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远超预想地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当时我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大家是可以想象的。

河南新乡是我的家乡,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这里留有遗存;黄河、大运河、共产主义渠、人民胜利渠在这里穿行而过;《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卫风”在这里吟诵激扬;牧野大战、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生动上演;历史上曾展风采的卫辉府、平原省省会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代先贤,如姜子牙、蘧瑗、比干、陈平、张苍、娄师德、贺铸、郭仲隗、嵇文甫、杨贵、史来贺、王金岭等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美谈。上述丰盈的文化资源都是家乡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刻苦读书、自励进步的积极因素。

我家祖居新乡县七里营镇东曹村,浓郁的耕读村风和爱书家风润泽着张氏子孙。在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我的父辈中有4人考入大学,至今仍为乡里称道,他们也是我仿效的楷模。

我的父亲热爱读书,他于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科。毕业后先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二中任教,1962年调动至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哈拉黑中学任教,1969年调动至家乡河南省新乡县工作。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化,我1964年9月在哈拉黑中心小学开始上小学,1969年8月上小学五年级时转至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公社东曹村小学。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的藏书是我最重要的阅读资源。

我的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扫盲学习,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她在村小学任过教师,也在生产队做过会计。她经常去书店里买来新书,作为鼓舞我读书学习的奖励。

1973年我是新乡县七里营高中一年级学生,在长辈的带领下第一次到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现新乡县图书馆)借阅图书,成为利用图书馆的青年读者。首次借阅了长诗《雷锋之歌》,后来陆续借阅了小说《欧阳海之歌》《艳阳天》《闪闪的红星》《海岛女民兵》《大刀记》《激战无名川》《东方》等,诗集《放歌集》《放歌长城岭》《枣林村集》《红水河欢歌》《风展红旗》《蓝色的海疆》《红花满山》等。

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浓郁的文化、安静的氛围,使我对图书馆产生了“爱不释眼”的朴素情感,我那时就有过遐想:长大了能在图书馆“管书”是最有“福”的。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个人兴趣与从事职业的匹配度,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从事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职业时,更容易强化自己的满足感、动力感、成就感、使命感。

问题二:“时代在不断进步,图书馆在持续发展,我们所接触到的图书馆员都认为,图书馆员要适应时代变化就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您作为一位资深的图书馆员,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怀涛:现代的图书馆行进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不断变化,也带来了图书馆的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图书馆形态、信息资源、技术条件、用户需求、服务方式等,图书馆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读书学习。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馆工作者是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服务的,自己需要多读书,多了解书,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有效地为读者服务。图书是图书馆工作的武器,图书馆员必须了解图书。[陈英.“十年读书”和“十年养气”——学习刘国钧先生论图书馆员的修养有感[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5(03):83+57.]。

新环境使得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处于不断地变革中,图书馆不同层级的要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的影响,都需要进行不同力度和不同范围的激活。其中第一层级要素包括读者、资源、服务,第二层级要素包括馆员、经费、方法,第三层级要素包括信息、管理、空间、时间。

图书馆是为社会服务的最有阅读资源、最具阅读条件的黄金空间,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越环境,重视阅读,重视自身成长,千万不可“捧着金饭碗,还去讨饭吃”。

一是要注重深化和强化图书馆员阅读的内隐价值,以补差而增力,使馆员、图书馆、图书馆行业不断壮大。

(1)通过阅读消除观念差:馆员阅读可以深化对各种问题的理解,更新观念,使图书馆员的认知始终处于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前沿。

(2)通过阅读弥合经验差:阅读可以汲取相关的经验,以明“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3)通过阅读补缺知识差: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有助于图书馆员用新知识、新方法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通过阅读扭转能力差:阅读可以提升图书馆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快捷度、准确度、理解度、记忆度、实践度等。

(5)通过阅读润补智慧差:阅读可以活化信息与知识,激活图书馆员的智慧,有助于创新地、快捷地、合理地解决问题。

(6)通过阅读调节健康差:阅读益于涵养人的品性,解决人的心理不适,使馆员和读者以良好身心状态投入阅读、工作与生活。

二要注重发挥和彰显图书馆员阅读的外显价值,以施为而有位,使馆员、图书馆、图书馆行业不断发挥作用。

(1)改善形象:馆员通过阅读有益于建立图书馆员、图书馆、图书馆行业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益于促进图书馆历史使命的实现。

(2)和谐关系:馆员通过阅读有益于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项目,产生高品质的服务成果,形成图书馆与各方面的和谐关系。

(3)优化管理:馆员通过阅读掌握图书馆活动的特点、图书馆管理的规律,优化管理方略,获得精彩的、得到社会点赞的工作效果。

(4)适应变革:馆员通过阅读熟悉图书馆发展历史、图书馆改革规律,以应对图书馆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取得改革成效。

(5)增进服务:馆员通过阅读有益于深谙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略,使自己成为社会阅读的有力推动者,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6)提升地位:馆员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图书馆活动的广度、深度、力度,扩展图书馆的影响力,提升图书馆的地位。

问题三:“图书馆员在阅读时,需要确定相应的阅读身份。您长期在高等学校、社会相关领域讲授“信息检索”、“阅读学”等课程,怎么看待图书馆员在阅读活动中的身份定位?”

张怀涛:从阅读内容看,图书馆员的阅读大概趋向三个阅读向度,这三个阅读向度决定了图书馆员在阅读活动中的三种不同身份,也彰示了图书馆员要承担三种不同责任。

一是“个人阅读”向度,主要是图书馆员作为“阅读主体”,为“自己”而读。也就是图书馆员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阅读爱好、阅读习惯等进行阅读。图书馆员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图书馆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图书馆员要成为合格的图书馆事业的从业者,就需要通过阅读,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科学素养、心理品质、工作能力。从图书馆员的“个人阅读”向度看,其直接效应是提升了图书馆员的个人素养,增强了图书馆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其间接效应是提升了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家庭、社区、单位、行业、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

二是“职业阅读”向度,主要是图书馆员通过阅读使自己成为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顾问”,为“读者”而读。图书馆员需根据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爱好、阅读任务、阅读习惯等因素,为读者奉献阅读服务,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图书馆员的“职业阅读”向度看,其直接效应是提升了图书馆员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水平,开发利用了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其间接效应是保障了图书馆职能的高品质履行,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三是“社会阅读”向度,主要是图书馆员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通过每位个体馆员的阅读,更加明晰人类阅读规律,使自己成为全民阅读的“阅读推广人”,为“社会”而读。图书馆员需根据社会阅读的发展、不同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资源状态等因素,促进社会阅读环境积极地、和谐地、健康地发展。从图书馆员的“社会阅读”向度看,其直接效应是促进了社会整体阅读水平、信息能力的提升,活化、创新了社会阅读资源。其间接效应是最大程度、最强力度地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建设“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愿景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题四:“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希望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图书馆员在阅读时也应该如此。您作为密切关注阅读方略的专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怀涛:人们阅读是希望给自己带来进步,图书馆员阅读也是希望促进自己不断“突破”。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这个“破”字可以衡量阅读结果。

一是突“破”万卷的“多读”,也就是读书要突破万卷、博览群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厚积薄发,古今中外具有杰出成就者大都如此。美国文学家杰克·伦敦曾过着艰难的流浪生活,但他立志从事文学创作,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发狂似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他的朋友这样形容杰克·伦敦:“他捧起一本书,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猛地舔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他一生从事创作的时间只有18年,却留下了51部杰出著作。

二是打“破”藩篱的“广读”,也就是读书要打破藩篱、不拘一格。读书不可有框框,古今成名的作家都有独到之处,各具心得,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不能随便抹煞。知识有渗透,读书无禁区。经济学家、曾任南京大学校长的王亚南先生案头就经常摆着许多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他认为读这些书叫“相互渗透”。现代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果不仅读自己学科的书,还借鉴其它学科知识,同时推广本学科知识,将会产生良好的读书效果。

三是磨“破”册页的“熟读”,也就是读书要磨破书本、反复感悟。孔子晚年读《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磨断多次。这一方面反映了孔子刻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经典著作要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如果读书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再多的书也是收益甚微。

四是识“破”悬疑的“解读”,也就是读书要识破悬疑、勘透义理。读透文字符号后面隐含的真知,是读书的真谛。爱因斯坦说他获得的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到的,他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背诵。”有一次,爱因斯坦得到一本装帧十分考究的几何教科书,读完之后,搁下书本,就能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条分缕析地讲述出来。有人很钦佩他读书的本领,向他探询读书的方法,他说:“我是抓住了书的骨头,抛掉了书的皮毛。”爱因斯坦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他的独立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他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是攻“破”认知的“创读”,也就是读书要攻破问题、投入应用。创新性的读书就应该兼取众长,无所不师,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得出新认识、新观点。读书还要注意应用,有些书即使读懂了,如果束之高阁、不注意应用也会遗忘的。一点新知识的形成,一条新规律的发现,一项新决策的提出,往往都是在阅读大量文献,通过分析、演绎、归纳、概括而完成的。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研究蝗灾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春秋以来历次蝗灾的时间、地点作了历史的统计,最后发现蝗灾多发生于干涸的沼泽地带,成灾时间多在五、六、七三个月,在此基础上,徐光启提出了有效的灭蝗办法。

问题五:“图书馆具有浓郁的学术性,图书馆员重视学术研究是保证图书馆事业具有昂扬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所接触到的图书馆员普遍认为,图书馆员在开展学术研究时选题较难,您作为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图书馆学教授和图书馆研究馆员,我们想请您谈谈开展学术研究时的选题思路。”

张怀涛:为了使图书馆员业务、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开展得更具有价值、更体现创新性,图书馆员进行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学术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图书馆员“治学”的主要内容。许多学术研究者认为,学术研究的关键环节是选题。著名图书馆学家彭斐章先生认为: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必须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学术活动应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并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使图书馆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活动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彭斐章.务实求进,继往开来:全国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会议小结[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3):7-8. ]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有可能会产生需要探索问题的相关区域。朋友们戏称,这应该被称作“选题区域论”。

(1)新区:主要指含有从未有人涉猎过的问题、原有问题产生新情况的领域。

(2)疑区:主要指有疑点、或需要商榷问题的领域。

(3)浅区:主要指已有人研究但还未深入研究的领域。

(4)热区:主要指在当前产生了关注度、引起了热点的领域。

(5)要区:主要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特别关键意义的领域。

(6)交区:主要指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领域。

(7)误区:主要指存在着错误、失误、谬误的领域。

(8)富区:主要指在一个范围内地位突出、相对易于产生成果的领域。

(9)禁区:主要指因相关原因受到过限制的领域。

(10)特区:主要指研究者拥有特殊资源或优势资源的领域。

问题六:“图书馆员开展学术研究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比较困惑,就是如何获得足够的研究素材。我们想请您谈谈您进行学术研究时的选材经验。”

张怀涛:图书馆员开展学术研究时需要各种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从图书馆员生活、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中产生的、搜集到的各种材料,这些都是图书馆员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素材,这些研究素材为图书馆员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持。

我认为图书馆员大致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得有用的、典型的、新颖的、生动的、具体的研究素材。

(1)从本体资源中选材:图书馆员要关注图书馆学本缘知识的发展,即关注图书馆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可以从已有的图书馆学成果中寻找研究素材。

(2)从相关资源中选材:与图书馆学相关的有同缘知识(如情报学、文献学、阅读学)、近缘知识(如管理学、科学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远缘知识(如数学、文学、历史学)、偶缘知识(包括任何学科与专业,如体育、生物学),这就可以在相关学科资源中瞄准切合点,寻找研究素材。

(3)从业务实践中选材:图书馆业务工作、图书馆事业建设是最为生动的研究土壤,这就可以从丰富的图书馆实践中寻找研究素材。

(4)从活动开展中选材:图书馆面向读者、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有立体的、多彩的活动,这就可以从丰富的图书馆活动中寻找研究素材。

(5)从多方交流中选材。图书馆的馆际交流、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交流,有线下的,也有网络的,这就可以从不同形式的不同渠道的交流中寻找研究素材。

(6)从会议信息中选材。图书馆行业的学术讨论会、经验交流会、产品展览会等,有国际的、国内的,或政府的、民间的,这就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会议信息中(如征文主题、会议报告等)寻找研究素材。

(7)从相对优势中选材。许多图书馆、图书馆员都可以寻找出自身的服务优势、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地域优势等,或者是获得过某些方面的奖励、表彰,这就可以从促进这些优势进一步发扬中寻找研究素材。

(8)从存在差距中选材。许多图书馆、图书馆员都可以寻找出自身的服务不足、资源不足、条件不足、管理不足等,或者是得到过读者等方面的批评等,这就可以从扭转劣势、改善不足、寻求对策的角度寻找研究素材。

(9)从发展趋势中选材。图书馆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图书馆整体状态的发展以及各个层级要素的相应发展,这就可以从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现问题,寻找研究素材。

(10)从政策导向中选材。与图书馆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办法等,保障和促进着图书馆事业发展,这就可以从符合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政策导向中寻找研究素材。

问题七:“图书馆界的部分同仁曾组织了“让图书馆员发光”的大讨论。您作为与图书馆有着半个世纪关系的资深图书馆员,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

张怀涛:图书馆界的同仁们在著名的图书馆学网络专业空间“圕人堂”讨论了“让图书馆员发光”这个话题,表明了图书馆人的全局意识、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作为图书馆人,不但要对自己承担的图书馆工作尽心尽力,还要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全身心关注。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人应该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制定新战略。

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4月25日的讲话《论十大关系》中强调了一条管理学金律,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用关键词分析法来琢磨“让图书馆员发光”这个话题,我有以下简单体会。

一是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第一可宝贵要素,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是要调动图书馆员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天地之间人为贵,河南图书馆界流行着崔慕岳先生激励图书馆员的励志之言:“图书馆员要顽强地表现”。这正是“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穆帆诗)。

二是关键词“光”。图书馆员所发之光大致可分为:自带光(如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本质工作产生地效率、效果、效益)、反射光(根据读者需求为社会各界服务产生的反响,如河南省图书馆为姚雪垠先生创作《李自成》服务得到的表扬)、辐射光(如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根据光学原理,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图书馆员所发之光也是五彩缤纷的,包括多种色泽、多种光源、多种涵义、多种角度的。不同的图书馆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发挥不同的作用,闪烁不同的“光”

三是关键词“发”。“发”就是发动、发展、阐发、奋发,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图书馆活动。馆员“发光”要在“发”的具体行动中实现,要有“发”的策略与方法。

正如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所说:“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四是关键词“让”。“让”在这里有丰富的涵义:使命促馆员发光,读者盼馆员发光,上级望馆员发光,同行帮馆员发光,等等。

《国际歌》中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可将《图书馆论坛》常务副主编刘洪先生的一句话稍改变一下:“等靠要,不可靠,需要自己往前跑。”也就是说,图书馆的美好未来需要图书馆人的积极作为。

问题八:“您被界内誉为是“图书馆诗人”,每次您参加图书馆界的学术活动都会创作诗篇。您是怎样爱上作诗的,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今天我们也特别想请您吟诗一首,来作为这次访谈的结尾。”

张怀涛: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图书馆管理的馆员,来谈诗歌创作显然有些“跑偏”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常常根据一些场合的需要即兴胡诌几句貌似的“诗”,一是“造气氛”,激活现场氛围;二是“言心声”,表述个人情怀。我尝试地写过格律诗、自由诗、春联、三句半、快板、歌词、唱词等,据不完全完全统计有千余首。

文学专业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写的那些分行排列的文字就是“顺口溜”,算不上“诗”。我也开玩笑说:我们张家在唐代有一位先贤“张打油”,他开创的“打油诗”文体被我“传承”了。

1964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学完了汉语拼音的课程之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父亲马上送给我一本图文并茂、汉语拼音版的《红旗歌谣》(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让我对诗有了初步认识。

1965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为我购买了《唐代三大诗人诗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年版),让我接触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

1966年我在哈拉黑中心小学上三年级,父亲为我购买了《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这个版本共收录了毛主席诗词37首,我利用课余时间全部熟练背会,为此后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习语文课中的毛主席诗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71年至1972年我在西曹村学校上初中,1973年至1975年我七里营中学上高中,“巧”得很,老师都任命我为“黑板报组长”。不同的是,初中担任的是“班级黑板报组长”,高中担任的是“学校黑板报组长”,这无形中促进了我创作“顺口溜”。在黑板报中常用“顺口溜”,一是能让黑板报内容更生动,二是能让黑板报版面更灵活,三是能让我自己的“作品”频频亮相。在高中时,学校领导在全校师生大会上高调表扬了我创作的“顺口溜”,而我的“假公济私”心理直至高中毕业也没有被人发现,谢天谢地,我常常暗自庆幸。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自然有深厚的情感需要表达。我在写作文的时候,写了一首儿歌《“十大”光辉照俺家》,受到了老师表扬,随后又投稿到新乡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新乡县文艺》。发表之后,同学们笑着说:“哈哈,这是你的处女作!!!”

人人有情可有诗,世间最难是坚持。自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1977年我参加高考进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2年我毕业后就职于河南图书馆行业,几十年来我创作的“顺口溜”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

“拓迪图书馆学图书馆”是我非常喜欢的图书馆学专业园地,为图书馆工作开展、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人成长付出了令人钦敬的努力。作为图书馆人,我要深深地表达谢意,特此敬赠藏头诗一首——“致意拓迪图书馆学”。

致知任远责非轻,

意气飞扬翔远鸿。

拓宇展境视野阔,

迪哲蕴道文脉宏。

图绘幅幅虚实墨,

书载篇篇冷热情。

馆藏万卷万般爱,

学向八方尽晴空。

张怀涛先生介绍

教授、研究馆员。1957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东曹村。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982年1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现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工作,成为一名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1988年获得“馆员”专业技术职务;1991年获得“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1999年获得“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历任馆长、党总支书记、信息资源研究所所长。

曾受聘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淮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兼职教授。

曾受聘为河南省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河南图书馆学刊》副主编,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图书馆名誉馆长,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名誉馆长。

曾受聘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期刊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及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及发展战略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专业研习班主讲过“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管理”“文献分类学”“目录学”“科技文献学”“图书馆服务”“文献信息利用”“图书馆报刊管理”“信息检索”“中外信息咨询研究”“读书与修身”“阅读学”“《论语》解读”“创意写作”“写作能力综合训练”“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为大学师生、图书馆员、机关干部、企业家、青少年等作读书报告数百场。

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项、河南省政府招标项目1项,发表学术文章210余篇,出版专著29部,编辑文集10种,编导录像片3部。

被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表彰为“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被河南省教育厅表彰为“河南省文明教师”,被河南省委高校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微信公众号“拓迪图书馆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