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慈写“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
二十三岁的叶慈邂逅了二十二岁风华正茂、众星捧月的茅德•冈,他这样描写第一次见到她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慈把他对茅德•冈的爱恋与求而不得的苦闷惆怅酿成了一首首诗。直至垂垂暮年,那个叶慈心心念念,为之写了一辈子诗的女人依然拒绝他最后的请求——参加他的葬礼。
茅德•冈说:“我拒绝了你,将你还给了世界,世界会因我没有嫁给你而感谢我。”她以痛吻他,让他报之以歌。
英国诗人奥登悼念叶慈:“疯狂的爱尔兰将你刺伤成诗”。
古时,《诗经》有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日今时,有冯骥才的“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白首”、“终老”似乎道出了世人的终极浪漫情怀:世事纷扰且无常,往后余生愿与你共度,从青丝到白首,风雪、平淡、清贫、荣华、心里温柔、目光所致皆是你。
青年人谈及暮年,有很多炙热、诗意的表达。而身处暮年的人,把日子过成了一首温和的诗。
刘术香在《当我们谈及暮年》一诗中写:“我们说过老态龙钟,说过弯腰驼背,说过口齿不清,说过满头白发、老眼昏花。后来,我一而再地生病,暮年光景成了空镜子,遥遥摆放却不敢奢望进入。把每一季当成春天来过,爱万事万物,爱一草一木,不说枯萎,不说凋落,是对人间最好的报答。”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先生曾推荐日本作家日野原重明的作品——《我这样活到105岁》,在此书的序中樊登提出自己的观点:“百岁老人发自肺腑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酿造出来的原浆。不需要讲道理,乖乖听着就好了。一句话触动了心弦,就是我们的福分。”日野原重明在书中畅谈了对死亡、疾病、离别以及如何与不喜欢的人共处、如何面对悲伤等深刻的话题。谈到疾病,他写:“人身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病痛会让身体日渐衰弱,可是不久,生命会从衰弱中产生一种类似于种子般的强韧力量。”谈到死亡,他说:“原来人死后并不会烟消云散,并不会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谈到朋友,他写:“对我来说,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一切都好的人。”谈到重生,他说:“重生真正的含义,不是再一次出生,而是说我们一边继续现在的人生,一边经历脱胎换骨的新生。”
总有一些心绪明朗、乐于分享的人在炙热的青年告诉我们什么是青春,在年老时告诉我们什么是衰老,什么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让我们认识什么是孜孜不倦、什么是洞悉世事后的开明豁达、什么是人生最珍贵的事情。
2020年10月20日下午3点,以“当你老了,给生活写一首情诗”为主题,馆员明理读书会在图书馆临时工作点阅读推广室举办读书分享会,图书馆副馆长郭美莉,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师司俊娜,图书馆办公室、图书馆流通部、图书馆阅读推广部部分馆员,共11人与会。
司俊娜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学院新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就业概况以及课程框架,并展望了很好的专业前景。当司老师提及老龄化社会的银龄经济及养老问题,与会成员都有所感触,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与会馆员也推荐了自己欣赏的文学作品并发表了感悟:
1.《今日店休》
分享人:尹玲敏
作者:[日] 坂本健一
《今天店休》的作者是日本的坂本建一,93岁的他开了70年的书店,写了一辈子情书,手绘海报温暖了无数人,坂本先生用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最长情的陪伴,人生只有一次,请与好书相遇。
2016年7月2日,坂本先生安详离世,享年93岁。人们不会忘记,他曾经在90岁时写道:
九十岁已是人生最晚年
即便如此
十八岁时的疑问“人生应如何度过?”
还没得到解答
所以 如今依然努力地活着
只顾读书 一心求道
或许是蝼蚁之辈的最后挣扎
93岁的坂本先生,也许到死亡来临之际也没有得到这个答案。他只是用了一生去诠释这个答案——努力活着既是答案。总之,终生热爱生活,永远用心活着,这就是一切人生道理的前提。
2.《一蔸雨水一蔸禾》
分享人:杨娅
作者:蔡皋
“人老心不老,老亦不老”——《一蔸雨水一蔸禾》这本书的作者蔡皋,就是这样一位老奶奶,她被称为“宝藏奶奶”、中国的摩西奶奶。因为她心中始终住着一个小女孩。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里面还有蔡奶奶的绘本。她用文字和素描记录花、鸟、鱼、虫,记录泥土与时光。
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她会利用自己的“魔法”,让你不自觉会跟着她这份童心咧开嘴笑,又同时因为勾勒出的朴素日常,让人紧绷的内心松懈下来,内心的焦躁也会一一抚平,愉悦是从心底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可惜因为涉世太深,成年人不再像儿童那么无忧无虑。但快乐的本质是简单的。在孩子眼里云来了、风来了、雨来了,他们都会快乐。在这本书中,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初心和童心,以朴素、敬畏、清明的人生态度,重新打量我们身处的这个活泼泼世界。
俗话说“一蔸雨水一蔸禾”,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块天,都会有雨水的滋润,就看你能否用心撑起属于自己的那方天空。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人,不管身体状况如何,都要乐观豁达、都时刻保有一颗童心。
3.《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
分享人:豆敏
作者:[日]日野原重明
《活好》是日野原重明先生以语录的形式在人间留下的最后一本书,原重明先生于2017年去世,享年105岁,他将健康体检带入日本,是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也是全世界执业时间最久的医生之一。
原重明先生在书中表示,对于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他和我们进行的一次对话。105年的人生中,先生依靠语言,探索生命,认识自己。就如语言支撑他的一生一样,他也希望自己说的话,能进入我们内心深处,慰藉我们曾困惑受伤的心灵。
本书从死亡、爱、宽恕、困难以及遇见未知的自己多个方面来谈人生经验,每一篇都是那么富有哲理,让我阅读时不断在内心惊呼就是这样的道理或感慨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本书我想不应该断章取义的摘抄,而是应该反复阅读,怀着谦虚和感恩的态度去阅读和体会书中每一句话的含义。
书中关于爱是这样叙述的,没有爱,人是无法生存的,能够互相给予爱的社会,一定会充满温暖和幸福。把自己喜欢的分享给大家,并为此不懈努力,这就是爱。永远懂得理解他人,这样才能拥有一颗包容之心,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才能与家人、同学、同事相处融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于宽恕,原重明先生说,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就能实现宽恕。事实上,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学会宽恕,不光有利他人,也是为了自己好。在工作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指责对方,埋怨对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揪着对方的缺点不放,还任其扩大,不能做到真正的宽恕,就不利于事情的处理。
关于不能化解的困难,我们要永怀希望,耐心期待,困难终将被战胜。把愿望分成几块,逐渐实现愿望,先从最小的那块开始。
原重明先生百岁高龄,却依然专注自己的终生事业从未停止思考学习,在他看来工作就是使命,坚持使命,只要生命还在,就可以一直工作。“放眼未来,寻求新目标,为了他人,把自己所余时间全部奉献出来。在奉献的过程中,不断探寻未知的自己,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并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为了这个目标,人注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所以,要坚持克服苦难,奉献一生。与困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Keep on going!”用老人的这段话作为我这篇读后感的总结。
4.分享人:许茂丰
分享主题:尊老敬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尊老爱幼是自古传下来的优良品德。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自古以来有说,儒家主要修的是“德”,以儒持家,持家治国平天下。物质生活日益充盈的今天,我们的文化生活也当与时俱进。由小家而大家,由父母而天下老人。
1984年12月7日,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题目就是《中青年干部要“尊老”》。此时习近平31岁,刚履新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一年,把县委仅有的一辆车配给老干部使用。工作繁忙的习近平,每当有时间就会陪母亲齐心一起吃饭,饭后还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他还曾经作出重要指示:“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201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时光虽不语,有华发为证。这些老人在奋进的征程中建立卓越功勋,在岁月的沉淀中磨砺出高尚品格。尊老敬贤,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先秦哲学中的简单真理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家国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世界再大,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郭馆长在会后做总结性发言,她说:“人都会变老,老到被流放,幸运的是,我们或许无法阻拦衰老和疾病,但我们却可以认真地对待生命的每一刻。作为子女,在和老人相处时,我们慢慢就会领悟到:从小到老,再由老反推到小,人的需求——爱,其实一直都没变,而爱是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理解、尊重和关注汇成的。老人和孩子,都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要始终提醒自己去爱他们。”
米兰昆德拉写过:“我们称之为生命的那无可回避的溃败,在它面前,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理解它。”
日野原重明在《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一书中写:“谈及老年,世间瞬间万变,我们一次就仅能出现在一个时间统,此时此刻,眼前所见,亲身经历,好与不好。因为这样,我们也只能迈出了第一步,而后才可以体验后续的景色。”
如日野原重明先生所说,只要迈出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只有行动才能打消不安。
正如日本93岁的旧书店主坂本健一在写给生活的情书——《今日店休》一书中写:“如果人生只是一期一会,我愿把全部真情倾注其中。每天我都会遗失或忘记些什么,但至少这个黄昏我仍在蹒跚而行。”
愿我们从容真挚如坂本建一先生,在耋耄之年依然可以勤学不止,用心体悟生活,给生活写一封饱含深情的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