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分享会

弘扬党史正气 助力中华之崛起

来源:图文中心  时间:2021-05-15 20:50:37  浏览: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便如一股浩然正气涤荡了九州的黑暗浊流,百年的奋力奔腾才有了今天的河清海晏、盛世昌平。党的荣光不容忘却,党的历史需被铭记。学习党史,养浩然正气,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火的中国青年。走进党史,育中华脊梁,5月15日晚,知行读书分享会开展的“学党史、强信念、育新人”主题阅读分享活动在图书馆临时借阅点阅读推广室举行,16位师生参加。

分享要点一:

纸短情长——在红色家书里阅读党史

分享人:会计电算化204班 李林芬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这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给儿子写的绝笔信。一百多字的家书,饱含她对儿子的愧疚和殷切期盼,以及为革命事业就义的决心。

1935年11月,赵一曼女士不幸被捕,日军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赵一曼女士在住院期间,争取看守她的董警士还有负责照顾她的韩护士,向他们描述在抗日队伍的生活,激发了他们对革命部队的向往。6月28日,赵一曼女士在董、韩的帮助下逃走,然而再次被捕。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女士壮烈牺牲,年仅31岁。而这封绝笔家书也在战火中不知下落,后经20余载,家书终于抵家。

在话剧《赵一曼》的宣传册上,导演姬沛这样写道,“人的肉体可以被伤害,但精神、灵魂坚不可摧。赵一曼一定有宜宾漫山翠竹凌霜傲雨的君子气节,一定有悲悯众生、要求平等、‘舍小我而成就大我’的担当,一定有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虔诚。”

没错,这就是对信仰的追求。诸如李大钊、邓恩铭等无数革命先烈将生死置身事外,在信仰的驱动下英勇就义!百年党史多波澜,红色家书传真情。他们抱着英勇就义的决心写下一封封绝笔家书,对父母的劝慰、对妻子的不舍、对儿女的教诲、对同为奋斗者的革命同志的共勉……千千万万封红色家书诉说着真情与真理,隔着时光传颂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故事。此身虽毁,初心不改。家书仍在,英魂不朽。

“岁月无声任去留,笔墨有情写青史。”我们在红色家书里,读最真实的党史。

分享要点二:

铭记党史 奋勇前行

分享人:电子商务201杨茹梦

从1921年到2021年,从嘉兴南湖到北京城,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到现在的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

学党史,悟思想,做实事,开新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慷慨悲壮、荡气回肠,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学党史,悟思想,悟的是什么思想呢?

悟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信仰,它支撑着无数革命战士披荆斩棘、勇往直前。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排除万难,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击溃国民党数百个团,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这一个又一个数字,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信仰和顽强的革命意志。

长征开始前,8万多红军曾在江西于都集结、休整长达10天,在这10天里,国民党特务到处打探,30万于都人民无一不守口如瓶,没有走漏半点风声。30万人共同保守一个秘密,这在世界情报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只要有一个人告密就可以毁灭这个“奇迹”,但没有一个人这样做。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民心,在精神层面征服了于都的每一个人,这种征服就是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历史选择了于都,于都辉煌了历史。

我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党成立初期,有一群为四万万中国人奔走的青年,他们如同我们一般的年纪,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青年将中国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去。在抗战时期,中国精神是征战沙场、以身许国;在建国时期,中国精神是撸起袖子,参与建设;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精神是学习知识,科技强国;在祖国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我们应当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向党中央看齐,深入学习,悟思践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做实事,让历史照亮现实;开新局,让现实点燃激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付诸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要点三:

读党史,学先锋,跟党走,有担当

分享人:机电一体化201王柯阳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党的历史,更应该注重对党的历史的研究。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学习党史更有着必然的现实意义。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重在通心”。我们多读史书,特别是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除了开阔视野,增长自身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获得更大收获。

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每到最紧要的关头,总有一群人,一种力量逆行而上,抵挡在前,为我们带来温暖和勇气。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从建党之初的弱小,到带领中国人民摆脱压迫、摆脱贫困,再到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追求的政党,是人民群众自觉拥护的政党。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为人民,民心向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只有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能不怕艰险、知难而上、敢于担当,勇担历史重任,勇攀高峰。

分享要点四:

红色足迹 革命印证

分享人:汽车检测与维修202班 李宜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印记。青春,代表着热血、积极、不服输。五月,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节,也是生命的觉醒和回归的时节,万物生机盎然。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代表人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八岁,他们带领中国尝试了一条新的道路。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六大,从开始的基础薄弱,到工农运动开展之后人数的急剧增加,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1927年4月12日的反革命政变。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由此将“笔杆子”换成了“枪杆子”。随着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历史上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诞生了。

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八万六千人的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分三路陆续出发,一次又一次地突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的“涅槃重生”,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运河、飞夺泸定桥、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六座雪山、激战腊子口、最终到达吴起镇,也正式宣告红军长征的胜利。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就此载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

2019年的国庆日,看到电视里阅兵仪式上中国军人整齐的英姿,心中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何为爱其国,卫其邦?平安之时,是做好分内之事;罹乱之日,是该保卫家国尊严。生而既立华夏之言,死绝不能为外人驱驰。

红色印记,是上一辈人刻在我们心中的印记,记录了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彰显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取得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写在最后:

绝笔家书诉不尽母子情深、家国理想;红色故事讲不完信仰之重、历史之重。通过学习党史,让我们明白了有一种信仰可用生命丈量,红色的印记传承的是百年的奋进与荣光。青年学习党史,党史必为青年注满力量,照亮前路。阳光正好,让我们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把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的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爱国、励志、力行,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建设者,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