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分享会

[爱意]悦读·悦美

来源:图文中心  时间:2021-05-22 15:01:42  浏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全民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美的感知,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和赞赏,对丑的否定和摒弃。美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生命塑造,它激发美感、挖掘潜能、彰显智慧,对人有润物细无声般的化育作用。美育不仅可以促进个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感情,提高情趣,激发美的创造力,而且对抵制错误思想和作风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作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爱好小提琴,并称其为“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物理学家钱学森喜欢书画,字字写出艺术美,达到书法专家级别;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擅长文、史和诗词、绘画。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若我们从现在开始,把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精神饱满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在美的教育中长大的新一代定能担起新时代民族复兴重任。

5月22日上午,在图书馆临时借阅点阅读推广室,爱意育儿读书分享会举办了“六一儿童节”特别活动——“悦读·悦美”,学院部分老师及子女、学前教育专业3名学生,共29人参与本次活动。

学生学以致用,给在场的小朋友读故事,并引导他们创作手指画、制作绘本书,跳韵律操,启发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云朵是什么形状的?天空的颜色只可以是蓝色吗?小朋友们认真构思、创作自己的第一本书的专注模样感染了所有与会成员,此次活动在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完美落幕。

活动结束后,部分与会成员分享了有关美学、美育的书,并发表了感悟:

一、分享人:薛岩

分享感悟: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也就是说,“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

举一个《红楼梦》里的例子。薛蟠的老婆夏金桂看不起香菱,说“香菱”这个名字“不通之极”,“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香菱反驳说:“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起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香菱的话,不仅显示一种人格自尊,而且还说明了中国美学的一个观念。清代美学家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侍人之神明才慧而见。”美在世界上到处存在,但必须有人照亮。

心灵美,精神美,本质上是一种爱,对生命的爱,对人生的爱,对父母师长的爱,对花鸟草木的爱,对祖国山河、人类文化、宇宙万物的爱。这种爱,造就了精神的崇高。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舍生忘死、奉献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他们就是“心灵美”的典范。这种“心灵美”就是大爱之心。正如屠格涅夫所说,“因为有爱,只因为有爱,生命才能支撑住,才能进行”。

所以,实施美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唱歌,学会画画,欣赏音乐,欣赏美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使青少年具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爱的心灵,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事物,懂得帮助他人,懂得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山河,爱天地万物。

二、分享人:于静

分享书籍:《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戴亚楠

书摘:“家庭美育也就是放下紧张和所谓的规范,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好好听一首音乐,分享一杯清茶,穿一身舒服自在、合乎环境的衣服。”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感悟:《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是第一本写给零基础父母看的家庭美育书,教父母如何打开感官,用美和艺术丰盈一生,做好孩子的生命合伙人。

这本书的作者戴亚楠是艺术爱好者和家庭美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她认为:美和艺术的教育可以开启孩子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戴亚楠曾经也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她大量阅读育儿书籍,试图从书中找到“解药”,破解自己遇到的育儿难题。可是,越读越焦虑,因为书中那些教条式的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于是,她索性放空自己,带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和享受的事,画画,看书,做手工,看画展,去郊区参加生态建造课……家庭美育搭建的艺术桥梁让她彻底放松下来,和两个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的生活,处处体现着一个人的审美水准。这个看不见的标准,能够带给人生最多的幸福和愉悦。育儿的过程中,除了让孩子拥有生存的能力,更要让孩子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我们在传递自己的经验、知识的过程中,一定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带孩子发现美,感受美,与大自然、他人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关系,帮助他们获得独特的、积极的生命体验,帮助他们为自己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做好准备,这才是父母的教育责任和终极目的。

三、分享人:尹玲敏

分享书籍:《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武志

书摘:“艺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气质,进而转变一个社会的气质。家长学习艺术之后,就能把艺术带进家庭,形成一种艺术的家庭氛围,美化家庭环境。艺术可以让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优雅和美。”

“中国的古人讲‘琴棋书画,诗书礼乐’,又讲‘以乐教和’。根据古人的观点,社会(家庭)当中要有规矩和长幼尊卑,这叫‘礼者为异’,也要有艺术和美,这叫‘乐者为同’。”

感悟:2018年,习近平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美术教育是一种具有极强人文性、统整性的育人方式,可以使人在获得审美体验、精神满足的同时,使机体更和谐,感知更敏锐,思维方式更多样,情感更细腻,引起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体验,实现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行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开篇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美术在我国古代就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

建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要从儿童做起。根植中国文化土壤,用美育的手段,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地对儿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自信的建立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分享人:杨元尊

分享书籍:《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鸟居昭美

书摘:“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开始的。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画就被否定,那么这将不仅仅影响孩子幼儿时期的发展,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有可能被否定。愿所有的成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感悟:1、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是有区别的。成人画画是因为有人要欣赏,自己有兴趣才画,而孩子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成人会考虑周围的人怎么看,而孩子只是尽情地表达自己。很多时候成人会去阻碍孩子画画,因为孩子的画不符合成人的欣赏视角,进而去教孩子画成人接受的画。

2、并不是画的像才叫做画画。绘画不是要记住形象,而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用来表现想法的形象,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改变自己对绘画的概念,让孩子顺应自身的节奏去发展绘画,不做揠苗助长的事,要有不管教的勇气。

3、如果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画会限制孩子的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会让孩子失去通过自己的发现去感受他的手的运动带来的变化,去观察事物真正的样子的机会。

4、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画画就是把纸弄脏,雕刻就是把材料弄坏,做衣服就是把布剪坏再拼凑。不要怕孩子弄脏弄坏,让孩子和大自然接触,去玩沙子和水,让他感受创造的乐趣。

5、缺乏内心感动的生活,心中无法涌出想画什么的热情,即使画了什么,也是缺乏真实感受的、内容贫乏的东西。想要让孩子画出活生生的充满感动的、倾注真心的画,就要保证让孩子有那样的生活和体验。所以要让孩子和大自然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和父母一起,体验快乐、有活力的生活。

路还很长,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出误区,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五、分享人:周宇

分享书籍:《谈美》——朱光潜

书摘:“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在此,生活的妙处也在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出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感悟: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从什么是“美感”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先是启发读者如何欣赏美,继而如何创造美,再到如何将美与人生意义相结合,让“零基础”的读者从最浅显的概念开始,一步步进入美学世界,从美的“欣赏者”转变为美的“创造者”,并将美融入到生活中。朱光潜先生用轻松的笔触将学术与人生融合起来,让读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朱光潜写道:“完美的人生见于这(实用、科学、美感)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每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艺术和生活其实很近、很亲切,与你、与我息息相关。

他提醒我们:“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生活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

“情趣逾丰富,生活也逾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潜先生借用阿尔卑斯山谷间路上的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劝告人莫错过眼前美景,提醒“赢得了职场,却输了人生”的我们,不要成为“这丰富华丽世界中一个了无生趣的囚徒”。

写在最后:

席勒在《论人类的审美教育》中写:“感知美的能力是一切馈赠中最高的礼物。人,唯有通过审美生活才能接近自由,舒展完全的人性。”

蔡元培说:“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素养。”

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进程中,美育一直如影随形。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将继续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带进校园,用美提升全民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沉淀文化自信沃土,塑造文化秩序,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