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分享会

[明理]极简•极美•自然

来源:图书馆  时间:2020-06-16 11:06:49  浏览: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极简的生活方式。人们追求更少、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加重视物质的品质;人们更加重视金钱之外的东西,愿意在繁忙工作之余抽出精力来陪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人们将目光聚焦到生命的价值与使命上,开始自觉反省人生的意义,努力寻求在有限生命里追求无限的人生价值;人们开始渴望精简的感觉,通过选择来构建新的身份,回归生活本质,这是一种抽象的、几近怀旧的情愫。

人不是孤单的存在着,而是不停地与周遭的环境与关系交互、联系。极简生活“断舍离”意为断绝不需要的,舍弃不必要的,脱离物欲的执念,如此可以带来生活整洁如新,简洁深刻而富有效率。断舍离是一种禅意,是一种思考如何获得美好生活的方式。断舍离的留白可以腾空心灵,其间蕴藏着从容生活的智慧,以及辽阔境界的哲学。

6月16日早晨,伴着室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图书馆郭馆长和部分馆员们以“断舍离”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

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美)

分享人:周芳馨

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和家庭外界关系的认识。家人、朋友、同事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亲子关系,适当的断舍离,孩子会更自立,孩子才会产生自我思考,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不是拐杖,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牌。有句老话爱情就像沙子,你攥得越紧沙子流失的越快,适当的放手,才能留住全部的沙子。无论是男人或女人,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在婚姻家庭当中,断舍离是断舍对对方过度的依附。工作当中的断舍离是要舍弃那些看起来很有诱惑但是又做不好的事情,有些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做得更好。

在断舍离当中,首先能想到的,最容易做到的是物质上的断舍离,比如整理自己的家。那么我们可以先从物质的断舍离开始做起。找到断舍离的状态,进入状态,进而寻求自我,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断舍离。往往在断舍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难以做到,比如需要断舍离的东西太多,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试着学习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用80%的时间,做20%最重要的事情,循序渐进的进入断舍离的状态。断舍离不是要舍弃掉自己最喜爱的事物、爱好、活动,而是要舍离掉那些不太重要的诱惑我们干扰我们的事项,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进而达到我们理想的生活状态。

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美国,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人类能主动的创造有利的环境。断舍离带给我们的积极因素会形成惯性和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主动进行断舍离。但我们往往断舍离之前会觉得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完成,这就需要了解“精力管理”。我们并不需要一次完成所有的断舍离,可以先从一个抽屉开始。

2. 《情绪断舍离》

作者:加勒特·克莱默(美)

分享人:薛岩

现在提倡生活方方面面的“断舍离”,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希望其最终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从而让我们可以轻装前行。所以今天推荐这本《情绪断舍离》,从身心内部梳理我们的情绪,丢掉包袱。

 

“我们并不是活在对环境的感受中,而是活在对自己想法的感受中,而且我们的想法总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今天分享的《情绪断舍离》一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的想法清晰,生活情景看起来像个美梦;如果你的想法杂乱,同样的生活景象看起来就如同一个噩梦。杂乱的想法给我们带来烦恼,而这些烦恼大部分都是一些没必要的负面情绪,反而让我们更加认不清所处的环境,对我们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也毫无益处。如果我们与这些没必要的负面情绪断舍离,我们就能够保持清明的头脑,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使体验变得更美好。

《情绪断舍离》这本书重点讲述了让我们脱离负面情绪干扰的七大关键步骤。它们分别是了解情绪的来源、合理看待目标、合理看待环境、从内而外地构建现实、利用直觉作为向导、排除负面情绪干扰以及培养情绪抗压力。如果我们能够遵循这些步骤,就能够实现情绪的“断舍离”,从而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生活难题,重新寻回轻松畅快的生活。

3.《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

分享人:吴钰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该书主要讲述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断舍离概念及其应用。在书的前言,作者对断、舍、离的概念的描述为: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当然,断舍离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书的前言,作者说:“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断舍离》书中说: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整理房间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我们所居住的地方会投射出我们自身的状况。断舍离是以不断地循环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断舍离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4.《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作者:佐佐木典士(日)

分享人:周红霞

乔布斯曾说:“你的时间有限,请不要为别人而活。”同样,你的时间有限,请不要为杂物而活。少,就是幸福。身边的物品越少,人生就越幸福。因为我们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满我们的人生。36岁的作者曾一度被繁琐的生活困扰着,然而他接触到“极简主义”之后,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重新定义人人渴望的“幸福”。他说:“我的东西少,但每天都很幸福。”

现代社会所建立的“幸福模板”告诉我们,未来充满未知,因此我们要趁着现今拥有,才能获得幸福。然而本书所宣扬的理念与之截然不同。本书介绍了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实例向读者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倡导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并介绍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秘籍,以及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传达了通过简单的生活获取简单的幸福的理念。

将物品减到最少,可支配的时间会增多,夺回被物品占据的时间,丢掉不必要的杂物,这样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构建幸福人生的蓝图。只有认真做好家务,过好每天的生活,就会喜欢上自己,内心充满快乐。减少物品后,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无法比拟的充实感。平平常常地生活,却其乐无穷。

5.《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近藤麻理惠(日)

分享人:张曼

“只留下自己由衷喜欢的东西,选择对现在的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收纳达人近藤麻理惠的理念。她从18岁开始担任整理顾问,把收纳整理做成了她的一份事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她的首本著作,她的整理系列书迄今销量已突破850万册。2015年她入选了《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100人,她的理念也推动了极简主义商业化的传播。

作者为我们分享了衣物的收纳技巧:比如轻薄的衣物可以竖立折叠放置在抽屉中,既节省空间,又方便拿取;又比如衣柜中衣物挂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长到短的规律摆放,让视觉效果更加整洁。

当社会不断发展,人的物质占有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反思真正需要的东西。用心感受自己的情绪,丢掉杂物、化繁为简,人能够回归最自然的生活状态。生活越简单,内心越是丰盈和愉悦。整理杂物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找回人生决断力。

阅读推广室的各位老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在后续的讨论中谈到:人们之所以对“断舍离”有不同的理解继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践,是因为人们必然需要先达到对物质的满足,再到厌烦,再做极简主义断舍离才合适才舒服,跨越阶段的到达,可能只是假象的快乐,盲目的崇拜,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极简之美要自然而然,自然成长,而然自在。

郭美莉馆长在分享会的总结发言中勉励各位馆员:作为图书馆人,要回归本心,不断积累,不断发现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同时我们作为有温度、有觉知的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和参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要打开视野,多做社会调查与科研,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白岩松在《白说》中写道:“我们读所有书,最终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以人为中心,让物归位,让物流动,这样人不以物为役,我们的精神才得以有自由流淌的空间。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