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分享会

[明理]书中饕客 • 味道人生

来源:图书馆  时间:2020-06-04 08:28:40  浏览: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请客,有一道菜,叫茄鲞。刘姥姥吃完说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告诉她,千真万确是茄子,她再尝了尝,果然有一点茄子香。然后她请教做法,凤姐说:“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姥姥听完,直念佛祖。

仅仅一个茄子,能费这么大的精力与功夫,不得不叹服古人在吃上的讲究。

中国人向来爱吃,也爱谈吃。在中国,大抵有文化的人都有著书立说的癖好。华语世界的一代文化宗师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收录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起来使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

 

如果精于撰文之法,又精于饮馔,即使不在雅舍,谈吃的文字也会绵绵不绝、倾囊而出。古往今来,兼文学家与美食家于一身的大有其人。《宋拾遗录》中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其中提到的发明了豆腐的淮南王刘安便是千古奇书《淮南子》的编著者;妇孺皆知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曾做诗介绍他烹调东坡肉的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清代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对饮食文化情有独钟,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食谱,撰写出了可以称为文化遗产的作品——《随园食单》;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一生走南闯北,美食为先,春韭秋葵、时蔬野菜、高邮咸鸭蛋、昆明汽锅鸡,从家园小食到地方名吃皆成文字,见字知味,四溢飘香。

跳出中国文学圈,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讲述的三十二个天下美食的故事,穿梭在五光十色的都市之间,那是故事,也是诗,也是生活。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酸甜苦辣即人生,人情达练即文章。


对美食、美文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点燃了馆员们的热情, 202063日上午9点,以“书中饕客·味道人生”为主题,馆员明理读书会在图书馆临时工作点阅读推广室举办读书分享会,图书馆流通部和阅读推广部共9人参与。

与会馆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话题从美食、美文到有趣的美食电视节目——《餐桌上的人类文明》、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传统美食的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继而由“吃”引起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与会成员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流通部的馆员推荐了自己欣赏的有关美食的文学作品并且发表了感悟:

 

1.《午后四时的啤酒》[]新井一二三

分享人:王小波

摘录:“一个人生活也好,两个人生活也好,一家人生活也好,主要看你怎样生活。只要是认真、细心地过日子,生活始终会充满着惊喜永远创造灵感来源。当你的双眼认定了天空大海颜色时,那里就有蓝鸟了。”


感想:很喜欢这本书。社会节奏很快,我们也需尽心尽责扮演属于自己的不同角色。每日完成工作,拖着疲惫身躯到家,还要忙着处理家务事。把一切安置妥善之后,就到了要睡觉的时间,躺在床上总有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这一天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做就结束了。每一日、每一月、每一年都是这样的状态,压抑很久的心情始终得不到解脱。在自我与需要舍弃自我的生活之间,要如何取舍?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2.《风味绝佳》[]山田咏美

分享人:娄文英

摘抄:“端起酷彩铁锅对我这个没什么力气的人来说也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当我端起这重重的铁锅,我会感觉自己强大起来,万一来个盗贼,我就举起这口锅把他打倒。”


感想:六篇爱情,六味人生,六种不同风味,像书里说的既爱天空,又爱大地,简直是六面玲珑。书里提到做咖喱加入红糖或速溶咖啡,这些秘方会让咖喱味道更纯正。我试过加糖的咖喱牛肉真的很好吃。

3.《蜗牛食堂》[]小川系

分享人:冯璐璐

摘抄:“因为厌恶的感情必定会反映在食物的味道上,我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内心和脑袋完全空白。在焦虑悲伤的心情下做料理,一定会表现在味道和装盘上面。因此,做菜的时候一定要想着美好的事物,以开朗平静的心情站在厨房里。”外婆总是这么说。


感想:蜗牛食堂不只有创意料理,还是间魔法食堂。每日限定一组客人,伦子为他们量身打造美味料理。书里的伦子有一个引以为傲的特殊技能。只要一看到脸就能知道这个人喜欢红茶还是咖啡。还会知道当下想喝的是什么样的咖啡。看得我也想有这样的技能。

4.《青春咖啡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分享人:乔红岩


摘抄:“我经常琢磨她第一次走进孔岱咖啡馆,可能和我一样,只是偶然地无意识地走进这家咖啡馆的。她到了这个街区,想找个地方避雨。我素来相信,某些地方就像磁铁一样,假如你在附近行走就会被吸引过去。这种吸引的方式是你不会觉察甚至都没有料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只需要一个上坡的街道,一条洒满阳光的人行道或者一条隐没在阴影中的人行道,就足够了。或者一场瓢泼大雨突如其来。”

感想:喜欢书中列出的书单,想找来读的冲动。上面摘抄的感觉也常常会出现在生活和旅行中。虽然是一本悲剧的小说,但青春是不会消逝的,它就像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迁徙在生命的长河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重播记忆。

5.《爱尔兰咖啡》蔡智恒

分享人:豆敏

摘录:“那为什么爱尔兰咖啡要十二点过后才供应呢?”“因为煮爱尔兰咖啡需要全神贯注呀。十二点过后客人比较少,我可以专心煮。”

感想:早年因为看了这本小说特意跑去花园酒店的咖啡厅点了一杯很贵的爱尔兰咖啡,真的很不好喝呀。最近痴迷手冲咖啡,又重新翻出这本书,决定在这个冬天自己买来道具好好的煮这杯充满自由和宽容的爱尔兰咖啡。崇尚自由的人马座飞马小姐特别适合来一杯。

 

6.《一豆七蔻》田原

分享人:李玉民

摘录:“就像表姐说的,食物也是有生命的,对待它们要像对待爱人一样。把它们好好打扮,然后装进体内,变成自己的能量,给它们新生。食物让我们活着,所以每次吃饭都是一种仪式,在生命上留下路标。食物被打扮漂亮了,也就开心了,快活的进入我体内,那种喜悦的能量会遍及全身。”

 

感想:这本书是10多年前看见的,里面的书全部是跟食物有关的,于是回来买了这本书。不然还真是不知道里面有写食物相关的内容呢,喜欢上里面介绍的一首JAZZDON'T EXPLAIN》。当然也因此喜欢上田原。

一场不同思维之间的交流在“和而不同”的氛围中完美落下帷幕,与会成员拆掉思维里的的墙,深入体会不同的思想,有所思、有所获,意犹未尽。

正如汪曾祺老先生关于吃的感言:“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从抗日战争时在炮火连天中读书,到1997年去世,汪曾祺老先生一生所经历的大事,遭受的磨难不可谓不多。但他却始终旷达、包容、平和,文字混杂着生活的烟火气,这种烟火气里透着熨帖人心的暖意。他看到了所有苦难,却把它们化成淡云和轻风。

汪曾祺曾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对生活也应该这样。

应该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从食物中悟透人生。